邬书林:加强学术出版 打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识根基
时间:2013-09-17 09:19:49 作者: 来源:中图一购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科研工作往往从查找前人的学术成果入手,并不断通过学术出版物跟踪研究动态,最终到发表创新成果结束,周而复始,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当今世界学术出版已成为重要产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学术出版工作,把握态势,遵循规律,扎实工作,务求实效,提升我国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打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知识根基。
一、深刻认识提升中国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意义
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学术成果与世界学人的对话,是推动世界学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当前,加快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学术成果走向世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伟大复兴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各方面都能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世界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还必须有思想创新、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作为支撑。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后,随着英国世界经济地位的奠定,英国文化也随之得到极大地发展,诞生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二战后的美国也是如此。文化强国梦既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文化支撑,在这方面,学术出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最直接体现,学术出版的实力和水准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因此,出版界要按照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站在世界前沿想问题,更加自觉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好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积极参与世界竞争,满怀激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版人的力量。没有文化的复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没有学术出版的强盛,也很难称得上真正的文化强国。
2.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学术成果走向世界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历史任务。学术出版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首先,学术出版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具体反映在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步、管理经验等方面。有了这些成果,文化强国才有内容根基。其次,学术出版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在科技文化发达的国家,学术出版占整个出版的经济份额已超过30%以上,并且成为市场最稳定、利润较高、最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产品。建设文化强国如果没有一批有实力的学术出版集团,就很难与世界出版强国竞争。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研投入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员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总数也位居世界第二位。但遗憾的是,国家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形成的科研成果主要在国外发表,我们还要花重金买回来去支撑科研教学。这一出一进,不仅在经济上吃亏,其结果是丧失了话语权和信心。如果不能有效地建立起与世界相连、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出版体系,我们就很难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就很难扩大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一个国家学术出版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中才能得以体现;同样,学术出版只有走出去,才能在和其他国家学术出版的交流合作中提高水平。
3.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学术成果走向世界是实现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关键。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版权贸易逆差大为改观,从2003年的15:1缩小到2012年的1.9:1。可喜的是,在版权贸易比例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版权输出的内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版权输出的内容多是中医中药类、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现在反映当代中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图书得到世界广泛关注。但从我们自身看,居于出版业顶端的学术出版的版权输出还不尽如人意,数量很少,质量不高。科学无国界,学术出版在出版贸易中最容易贯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2011年出台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强调,要“优化内容结构,加强文学类、科技类、学术类等出版物的版权输出,提高版权输出的质量”。出版界要高度重视学术出版在出版走出去中的作用,扩大学术出版的版权输出数量,提高学术出版的版权输出质量,大力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
二、准确把握中国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向世界面临的态势
当前,中国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向世界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学术出版认识不断提高,这一切都为我们抓好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要准确把握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向世界面临的态势,精心谋划未来。
1.已经取得的初步成绩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学术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学术出版发展近几年取得初步成效,学术出版走出去也做出积极探索。
一是对学术出版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升。近年来,学术出版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学术出版走出去也开始提上重要议程。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已经认识到,再不认真抓好学术出版工作,将会拉大与发达国家学术出版水平的差距,并影响科技与经济发展。同时,广大出版单位也日益认识到闭门造车搞学术是不行的,只有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才能真正提高学术出版水平。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出版;无论是在学术出版的内容创新方面,还是在学术出版的基本规范方面,都要积极参与世界同行的竞争,在竞争中努力提升学术出版水平,积极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向世界。
二是涌现出一批学术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单位。近年来,一些大学出版社与国外著名出版集团密切合作,成为学术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集团,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等,都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出版走出去。除此之外,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人民卫生出版社、三联书店、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做出积极探索。
三是推出了一批学术走出去的优秀出版物。比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已经进入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16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取得很好的效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飞机出版工程”系列图书,一次性向爱思唯尔出版集团输出5种专著的英文版权,每一种都经过了世界同行的严格评议。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科技进展》丛书,有力地推动了中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在200部中文版原书的海外推广取得不俗业绩的基础上,又先后输出部分图书的整体翻译版和中外文对照版。中国知网进入西方著名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数据库公司之一。
2.国家支持政策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学术出版发展的相关政策。现在,与学术出版有关的国家三大基金资助金额不断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年度财政拨款170亿元,2013年总资助计划额度约238.47亿元,其中相当部分用于资助学术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资助金额12亿元,“十二五”末将达到20亿元,其中约有15%-20%左右的资金会进入出版领域;国家出版基金2012年资助金额3亿元,重点资助学术出版,“十二五”末将达到10亿元,其资助对象大部分是学术出版。除三大基金之外,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部门都有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不等的资助项目,绝大多数都与学术出版有关。近期,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今年资助金额大幅增加,从1500万元增加到3500万元,资助范围在以往资助学术出版和文学出版走出去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出版和对外汉语教材等类别。这些财政资助项目,为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资金支持,也对学术出版走出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学术走出去只是刚刚开始,取得的成绩也是初步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与发达国家学术出版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学术出版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学术出版占世界份额还相当小。比如,目前我国年出书40多万种,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特别是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出版成果还不多,学术出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强,学术出版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学术出版规范还不健全,学术出版走出去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等等。这些差距和不足,为中国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不断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学术出版走向世界
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学术出版走向世界,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工作。不仅要有高远目标,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向世界,更要有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抓紧做好当前的工作。
1.抓好学术原创出版,打牢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内容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术出版是最需要创新的,创新是学术出版的永恒主题,学术出版创新的核心是内容创新。把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通过出版传播出去,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环节。出版界要认真抓好原创出版工作,自觉地把当代中国的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步、管理经验反映好、传播好,努力使学术出版成为各种创新思想和内容的组织策划者、加工整理者,成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中枢,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打牢坚实的内容基础。
2.以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为突破口,抓好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重点领域。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推动更多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没有学科优势作基础,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是不切实际的“假大空”;相反,如果我们已经在一些领域具备学科优势,再不抓好学术出版走出去,则是出版界的失职。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比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68项优先主题,16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专项,8个重点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涵盖能源、材料、生物、信息、航天航空等领域。在未来5-10年间,将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来自这些领域。学术出版要以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为重点,瞄准世界最高水平,努力实现赶超和跨越,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
3.坚持学术出版的基本规范,努力开拓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市场。加强学术出版规范,是保证学术出版质量与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前提与条件。2012年9月,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学术界、出版界、新闻媒体的反响都很好,切实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只有抓好学术出版的基本规范,才能更好地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合作,才能从出版环节引导学术界端正学术风气,提高学术出版质量。要把学术出版规范这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努力开拓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国际市场。
4.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做好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工作。在数字化和大数据条件下,人类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传播效能得到极大地提高。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学术出版领域已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中国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大数据时代更需要专业出版工作者的专业劳动,不管是用数字方式还是用传统技术方式,都要对知识进行鉴别和选择,为读者提供更多有分量的内容。出版界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积极研究开放获取等新问题,通过数字文献数据库、整体解决方案等方式,加快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学术出版更好地走出去。
5.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制定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长远规划。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出去不是靠自发就能实现,必须抓好学术出版规划。要搞好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做好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中长期规划。与此同时,各个出版单位也要抓好本单位学术出版发展和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要紧密跟踪世界重要学术期刊、重要学术会议、重要学术著作的发展趋势,精心规划一批追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精品图书和期刊,精心规划一批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科研图书和期刊,精心规划一批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图书和期刊,精心规划一批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实用型图书和期刊,努力实现学术出版和学术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更大发展。
6.借鉴国际学术出版的经验,形成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良好运行机制。世界大型学术出版集团,大都具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比如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成立于1880年,威科集团成立于1885年,剑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54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始建于1478年。这些学术出版机构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科学的学术出版观念、相对完善的学术出版运行机制。中国的学术出版机构大多只有30多年的发展,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只是刚刚起步。要发挥中国学术出版的后发优势,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学术出版机构的经验,认真找出差距,找准定位,努力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加入世界学术出版大潮。要建立健全独立的学术出版评审机构、同行评议制度,保持学术出版的严格标准;要创新学术出版观念,深入研究学术出版的定价方式、销售方式,努力按学术出版规律办事;要剖析跨国出版企业的内部运作模式与流程,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良好的学术出版运行机制;要培养更多青年编辑献身学术出版事业,鼓励更多青年科研人员大胆进行学术创新,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储备更多优秀年轻人才。
学术出版来源于科学,学术出版的繁荣发展又必将对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扎实做好学术出版工作,积极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打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根基。
(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2013年8月13日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上的讲话,刊发时略有删改)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