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 作 者:廉思 著
- 译 者:
-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 S B N :9787563390069
- 出版时间:2009-09-01
- 版 次:1
- 页 数:0
- 开 本:16开
- 装 帧:平装
- 定 价:29.00
-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其他供应商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1、别人从这本书看到了时代变迁,我看到的是穿越时代的永恒人性,无论长者抑或我们,只要他有过青春和奋斗,他就不会不为这些文字和背后的故事唏嘘叹息,因为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蚁族…… 2、我是光荣的“蚁族”之一,我的很多同学也都跟我一样。他们满怀憧憬的从校园走出来,有的在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的打拼着,有点找不到工作朝不保夕,有地在创业的边缘徘徊。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但在“80”后的标签下显得孤苦无援。据书中说的调查结果,他们当中单身的比例占绝大多数,他们对爱情、家庭也不是没有渴望的。只是,为什么?这一代是谁给我我们巨大的压力,为什么我们辛苦工作一年的全部收入,往往都不足以在这个城市购买一个房子的哪怕几平米的厕所? 理想?挣扎着过日子,内心不是没有追求的,但艰难而巨大的压力往往让我们只能考虑这个月的房租以及下个月的电话费。 离开?也不是没有想过的。回到朴素的老家,过回跟老一辈相似的日子,现在有钱人不都租地种菜返璞归真吗?老家的风景可好了,空气可清新了。但如果为的只是身无分文的回归,当初又为何要竭尽全力的考上大城市的好大学呢? “光荣”的我们,拼命的过着我们这种“光荣”的80后蚁族生活。 3、今天是9月19日,第一次看到“蚁族”这个词。 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个弱势阶层的名字。 我想在4年后,也许我也会面临同样的处境吧,这让我对未来有一丝恐惧,我已经没有退路了,4年后也许我比他们更艰苦,而现在我心里还有一块石头没有放下,四周都是围成,该从哪里突围? 学,一切可用的知识,像传说中的二狗一样!!! 4、蚁族之歌 读书有何用? 废纸多一张。 寄语高中生, 毕业就打工! 5、身为80后的一员,让别人说说点点,内心的感受如何?难道我们就这样甘心接受“蚁族”这一称谓吗?蚂蚁虽小,但它勤奋,未雨绸缪,是生活中的强者。相信,80后,我们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脆弱,只要我们肯于拼搏奋斗,就像蚂蚁一样,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磨难,那么多的不幸都降临自己的身上,不是有句话“风雨过后必有彩虹吗?”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现存社会的弊端,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将来以及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蚁族”就“蚁族”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照样可以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6、“蚁族”是近日来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它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他们或住在聚居村里,睡着高低铺,整天挤着令人恐怖的公交,月收入却不到2000元;他们亦或许住在闹市里,却是一、二十个人合租的“隔板房”,整天洗漱要排队,做饭、上厕所也要排队,晚上像睡在“闹市”,过着难受的生活;他们还有的住在“农村里”,北京的小村庄是他们的首选之地,租平房,厕所里奇臭无比,他们有的为了不去厕所在减少自己的喝水量,尽量把自己的上厕所时间留在单位里,有的因为经常不去厕所患上了便秘、痔疮......他们是大学生,一般都是不出名大学的本科或大专多些,大都来自农村,或偏远县城,因为工作不是太好的缘故,不能选择去租楼房,只能每月花几百块钱住便宜房子,他们很苦,但他们从来不会说什么,因为感觉现实社会也就已如此。他们当然妄想着有一天社会或政府部门突然大开恩,也来关注一下他们这个弱势群体,可是这一刻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谁也无法说清楚。 7、本人就是一只典型的“京蚁”:大专学历,非名牌学校毕业,没有富爸、富妈,更没有什么有钱的亲戚可以依靠,全靠一人来打拼,可是大公司看重学历,所以求职大公司、好企业比登天都难;小公司待个一年半载,自己辛苦工作,却有时得到的是微薄的收入和公司领导的并不重视,对于自己想闯下一番事业的理想来说是遥不可及,于是想换个工作,希望能找到欣赏自己的“伯乐”,可是现在哪有什么“伯乐”,现在的老板招聘人才首先要分析你的简历,衡量他如何能花最少的钱雇最具“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他想让你一个人给他创造三个人的价值,那是最好不过!有学历高的,有能力强的,却又对金钱“不在乎”的那些人,人家何必聘用你这个来自农村的,生存都成问题的人呢?你是生存都有问题的人,可能在他眼里过一段时间因为生存的压力再会选择其他企业,或者是你不能给他创造他要的三个人的价值!现在的老板的眼里是大学生遍地都是,要你是给你一口饭吃,当然给你饭吃的前提还是你必须能给他创造他要的价值!真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8、在这一群人中,大部分都是家境普通者,多来自于农村或中小城镇,父母一辈拼死拼活送了儿女上学,不求出人头地,只盼着能过上比自己更好的日子。众多孩子也是不负众望,也试图希望通过上学来改变现状,跳出龙门。然而,事实又是如何?毕业意味着失业,就算找到一份工作,几千块一个月,或两三千或七八千,但是为了能在大城市中生活,房租、水费电费、电话费、车费、应酬费……尽管租最便宜的几平米的房子,每个月的工资也花费得几近不剩。而家里,那一双双期待和羡慕的眼睛,却反而让人充满了恐惧。要知道,我们是父母全部的希望所在。而如今混的怎一个“囧”字了得! “蚁族”的未来不是梦,因为现在大家都是明白人,注定不是自己的倒也不去想了。只是,当下的生活,漂泊是主料,辛酸是调味剂,不知道这道菜该如何下咽? 名家推荐: 这是由北大博士后廉思带领一批青年学子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我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感到欣慰。 ——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蚁族》一书提醒我们,任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无益的,我们需要更加扎扎实实地工作。因为关心大学毕业生,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含着泪水阅读了廉思的报告,这本书是无需推荐的。 ——丁宁宁(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 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感人肺腑,篇篇引人深思。“不唯书、只唯实”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书。 ——王绍光(长江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主任) 廉思探讨的“蚁族”对研判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行为和政治倾向具有极为重要参考价值。 ——潘维(政治学家,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80后”眼中的“80后”的生存处境、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望……本书是迄今为止对这一群体最生动、最贴近的描述。 ——汪晖(《读书》杂志原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蚁族”所揭示的是一个教育产业化直接制造的不和谐因素——但愿治本有道。 ——温铁军(“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这本书不是一部小说却字字扣人心弦,不是一本传记却句句镌刻着小人物的奋斗艰辛,不是历史著作却必将载入史册。 ——唐骏(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 关注这一群体不仅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义务。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并引发了我作为企业家的现实思考。 ——张锐(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万学教育集团总裁)
内容简介
“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作者作为国家级课题《潜在危机:中国“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项目主持人,带领课题组和深访团队延续近两年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其撰写的有关这一群体的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全书二十万字,几十幅图片,这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和发人深省的图片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80后”,“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他们比普通人有着更多令人堪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他们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无奈和彷徨。
目录
专家推荐
他们在小月河
自序
聚居村民序
第一篇 “蚁族”揭秘
“蚁族”诞生记
一 接触
二 第一次调研
三 课题组
四 第二次调研
五 后
“蚁族”全解
一 基本概念
二 产生原因
三 心理状况
四 性—爱情—婚姻
五 收入状况
六 职业状况
七 教育状况
八 网络行为
九 集体行动倾向
“蚁族”调研报告节选
一 人口学特征
二 社会学特征
三 网络、利益表达方式及社会交往
第二篇 “蚂蚁”传奇
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
一 奋斗在北京
二 一路走来的非主流
三 一切都会好起来
四 从村到村
五 进京记
六 保险公司的羚羊
七 孤独的行者
八 离开唐家岭
九 向下的青春
十 奋斗在“大学村落”
第三篇 走进“蚁域”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夜幕下的坚强/不能承受的青春之轻/寻找黑暗中的那抹烛火/唐家岭的“保护费”/活着/睡袋里岂可容身/帘子里隔着的性/守望城市/单薄的现实,厚实的梦想/哪里才有安全感/他们选择如此生活/逐梦北京
幸福是一种态度
幸福是一种态度/青春何处安放/这么近,那么远/第一缕阳光中的爱情/有一种幸福/生存在北京/北京,这里是北京/城市的守望者/一路相随他们并不贫穷/“蚁族”中的“另类”
出村进村
出村进村同在北京两重天永不妥协的青春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他们生活的世界“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第四篇 《蚁族》背后的故事
后记
他们在小月河
自序
聚居村民序
第一篇 “蚁族”揭秘
“蚁族”诞生记
一 接触
二 第一次调研
三 课题组
四 第二次调研
五 后
“蚁族”全解
一 基本概念
二 产生原因
三 心理状况
四 性—爱情—婚姻
五 收入状况
六 职业状况
七 教育状况
八 网络行为
九 集体行动倾向
“蚁族”调研报告节选
一 人口学特征
二 社会学特征
三 网络、利益表达方式及社会交往
第二篇 “蚂蚁”传奇
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
一 奋斗在北京
二 一路走来的非主流
三 一切都会好起来
四 从村到村
五 进京记
六 保险公司的羚羊
七 孤独的行者
八 离开唐家岭
九 向下的青春
十 奋斗在“大学村落”
第三篇 走进“蚁域”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夜幕下的坚强/不能承受的青春之轻/寻找黑暗中的那抹烛火/唐家岭的“保护费”/活着/睡袋里岂可容身/帘子里隔着的性/守望城市/单薄的现实,厚实的梦想/哪里才有安全感/他们选择如此生活/逐梦北京
幸福是一种态度
幸福是一种态度/青春何处安放/这么近,那么远/第一缕阳光中的爱情/有一种幸福/生存在北京/北京,这里是北京/城市的守望者/一路相随他们并不贫穷/“蚁族”中的“另类”
出村进村
出村进村同在北京两重天永不妥协的青春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他们生活的世界“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第四篇 《蚁族》背后的故事
后记
用户评论